
期刊简介
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(双月刊)创刊于2014,邮发代号:80-920,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,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国内第一本睡眠医学综合学术期刊,主要发表睡眠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
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(ISSN2095-7130、CN10-1207/R)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,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,并由《世界中医药》杂志社出版的睡眠医学专业学术期刊,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睡眠医学学术期刊。
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的办刊宗旨是发展传统与现代睡眠医学、促进睡眠医学领域国内外信息交流和传播,为宣传和普及科学睡眠知识提供平台,为医学科研和临床应用服务。
《世界睡眠医学杂志》将及时刊登睡眠医学的基础研究、临床研究的新成果、新经验、新技术和新动态,重视所刊出内容的科学性、先进性、实用性和可读性。
生物药研发新路径:高浓度制剂与ADC稳定性技术突破引领后内卷时代
时间:2025-06-10 16:57:02
近年来,生物药研发领域经历了从“靶点淘金热”到“工艺突围战”的转型。随着《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》披露的数据显示,2020年后国内生物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激增,同质化竞争已从靶点争夺延伸至制剂工艺的精细化比拼。在这一背景下,NanoTemper高天歌博士提出的“高浓度制剂与ADC稳定性表征新路径”,为破解行业内卷提供了关键技术支点。
高浓度制剂:从粘度困局到工艺破壁
高浓度制剂开发如同在针尖上跳舞,需平衡处方渗透压、离子强度、pH值等多重因素,同时应对粘度飙升、蛋白聚集等“隐形杀手”。以夏尔巴生物的实践为例,其通过五步法流程(成药性评估→缓冲体系筛选→配方筛选→处方确认→工艺参数研究),可将开发周期压缩至9个月,关键突破在于利用微量粘度计与动态光散射技术,实现100-200 mg/mL浓度下仍保持低粘度的“反物理常识”效果。这种技术革新背后,是团队中1/3博士与2/3硕士构成的“分子级拼图专家”,将海外经验与本土化创新深度融合。
ADC稳定性:纳米尺度的“冰山监测”
抗体偶联药物(ADC)的稳定性问题常被比喻为“冰山航行”——表面可见的效价变化下,隐藏着连接子断裂、毒素泄露等深层风险。高天歌博士团队采用的纳米颗粒分析技术,如同为冰山安装雷达系统:通过差示扫描荧光技术捕捉微观构象变化,静态光散射监测聚集倾向,动态光散射则实时追踪粒径分布。这种多维度表征体系,可提前3-6个月预警ADC的降解路径,避免临床阶段因稳定性问题导致的数亿元损失。典型案例显示,某ADC候选药物通过优化表面活性剂配方,在45℃加速试验中稳定性提升300%,直接缩短了IND申报周期。
后内卷时代的创新逻辑:质量革命取代数量竞赛
生物药1.0时代(2015-2020)的Fast Follow策略已显露疲态,当前竞争正转向“质量冗余度”的构建。高浓度制剂开发中,9%的处方筛选通过率背后,是数十种缓冲体系的交叉验证;ADC稳定性优化的核心,则在于建立“降解指纹库”——通过机器学习关联加速试验数据与真实稳定性曲线。这种从“经验试错”到“数据驱动”的转变,使得头部企业能将工艺开发成本降低40%,同时将制剂冻干周期从传统72小时压缩至24小时。
技术普惠化:打破人才与设备的双重壁垒
值得关注的是,高天歌博士特别强调技术下沉的可行性。例如,采用微量样品(<50μL)的纳米粒径分析技术,可使中小型药企绕过大型设备投入;模块化制剂开发平台则像“乐高积木”,允许企业根据分子特性组合检测单元。这种“轻量化创新”模式,正在改变行业对高浓度制剂开发需千万级投入的固有认知,也为ADC药物的差异化竞争开辟新战场。
站在2025年回望,生物药研发已进入“后内卷时代”的深水区。当行业集体焦虑于同质化红海时,高天歌博士团队的技术路径揭示了一个本质规律:真正的破局点不在靶点数量的堆砌,而在于对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极致掌控——这既是科学问题,更是工程哲学。